《香港经济日报》:建行派定心丸 坏帐增速将放缓
内地经济首季初现见底讯号,未来走势是W形或U形,市场意见分歧。为摸透中国经济走向,掌握最新机遇,本报未来一连数周,将专访内地多家龙头金融机构舵手,展开全面分析,望、闻、问、切,全方位追踪腾飞的巨龙。
中国经济增长放缓,身为百业之母的银行亦明显受累,市场最为关注不良贷款持续攀升,跟经济构成恶性循环。
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接受专访时表现乐观,看好中国未来5年可维持中高速增长之外,建行亦已预早处理不良资产问题,有信心今年不良贷款率“不会像2015年大幅上升,表现会愈来愈好”。
判断去年经济差 预早暴露坏帐
王洪章透露,建行去年是刻意加快不良贷款暴露,“判断2015年为(经济)挑战最多的一年,而2016年则是发展的一年,(今年)经济增长的讯号更强烈”,加上建行预早暴露不良资产,“今年增加速度不会像2015年那么高,主要是经济(较好)的原因”。
今年首季内地经济增长6.7%,王洪章预期未来可保持6.5%至7%的增长,即使外围出现金融危机,内地经济亦不会出现太大影响。他特别提到,首季度中国“信贷投资、住房交易以至发债量都向好,企业利润亦由负转正,看到十三五规划,三个月的执行亦已见成效”。
早调整贷款结构 退出高危行业
他补充,十三五定下的增长目标,在全球而言算中高速,“可确保经济不会大起大落,不良贷款也不会大起大落”。
外界一直担心中资银行业坏帐问题,王洪章指,内地经济增长在今年首季出现正面讯号,未来更可为内银带来长期支持,“过去的十二五规划提供很好的基础,为十三五规划的5年以至更长的时间,提供可持续的发展”。过去的阵痛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内银不良贷款率上升,他认为:“如果(经济结构)不调整,增长难以持续。”
王洪章解释,建行已提早处理不良贷款,“2013年开始,用了3年时间去调整贷款结构,进行了全面的排查,陆续退出不良贷款最高的行业如制造业、批发和零售业,优先满足不良贷款风险较低的行业和项目”。
王洪章表示,调整结构已开始见效,有信心建行今年不良贷款增长,会低于2015年的0.39个百分点升幅。
内银H股因为不良资产问题,令其市帐率长期低于1倍,五大国有银行市帐率估值现时介乎0.6倍至0.8倍,建行为0.81倍,属五大行中最高,反映投资者对其前景看法较乐观。
内银资产质素 长期胜国际同业
至于整体中资银行业,王洪章认为,不良贷款率会长期低于国际银行的3%至4%水平,一方面因为内地银行的拨备率高达150%,远高于国际同业(约为60%至80%),另外亦因为中国经济增长长期高于欧美地区。
而在经济调整过程中,他料概念如一带一路(详见另文)和城镇化,以至板块如服务业、基础建设、高端制造、互联网技术及通讯技术会有较快突破。